间质性肺炎和慢阻肺主要区别有哪些

间质性肺炎与慢阻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式五个方面。
间质性肺炎主要因肺泡壁和肺间质炎症反应导致纤维化,常见诱因包括环境暴露、自身免疫疾病或药物毒性。慢阻肺则以小气道阻塞和肺实质破坏为特征,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是主要危险因素。
间质性肺炎病理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晚期形成蜂窝肺。慢阻肺则呈现终末细支气管扩张、肺泡壁破坏融合,形成肺气肿改变。
间质性肺炎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慢阻肺以慢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为主,急性加重期常伴脓痰。
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显示网格影、磨玻璃影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胸片可见肺过度充气、膈肌低平,CT能清晰显示肺气肿和小气道病变。
间质性肺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晚期考虑肺移植。慢阻肺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为主,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重症可行肺减容术。
两类疾病患者均需注意避免呼吸道刺激因素,间质性肺炎患者建议保持适度湿润环境并进行肺康复训练,慢阻肺患者需坚持呼吸肌锻炼和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