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弯曲怎么回事,怎么办

关键词: #脊柱
关键词: #脊柱
脊柱弯曲可能由不良姿势、脊柱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神经肌肉疾病、外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支具矫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时坐姿不正,可能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力量失衡,逐渐形成功能性脊柱侧弯。需调整桌椅高度至肘部自然下垂,每30分钟起身活动,配合游泳、吊单杠等对称性运动强化背部肌群。
先天性半椎体、分节障碍等结构异常可导致特发性脊柱侧凸,多见于青少年快速生长期。可能与基因突变、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双肩不等高、肋骨隆起。轻中度患者需穿戴波士顿式支具,定期复查X线监测Cobb角变化。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使用激素者易因骨量减少引发椎体压缩骨折,造成驼背畸形。骨密度T值低于-2.5时需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进一步塌陷。
脑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疾病会导致躯干肌力不对称,引发进行性脊柱弯曲。此类患者常伴有肢体痉挛或肌肉萎缩,需通过肉毒素注射缓解痉挛,严重者需行脊柱融合术稳定躯干。
车祸、高处坠落等暴力损伤可能造成椎体骨折脱位,未及时复位可遗留脊柱后凸。急性期需卧床制动,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者需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期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恢复稳定性。
日常应避免单侧负重背包,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保持脊柱生理曲度。青少年建议每日进行小燕飞、平板支撑等锻炼,中老年人可练习八段锦改善柔韧性。出现持续背痛、呼吸困难或明显外观畸形时,需及时至骨科拍摄全脊柱X光片评估。冬季注意背部保暖,饮食中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绝经期女性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