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是怎么发生 三个原因引发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三个原因引起。盆底肌松弛多见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妊娠分娩可能导致韧带和筋膜损伤;慢性咳嗽、便秘等长期腹压增高行为会加重盆腔器官下垂。
盆底肌肉群像吊床一样承托子宫,随着年龄增长或雌激素缺乏,肌肉弹性减弱会导致支撑力下降。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盆底组织变薄松弛。这类情况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时需采用子宫托或手术修复。
多次阴道分娩可能造成主韧带、宫骶韧带等盆底结缔组织撕裂,尤其是胎儿过大、急产或产钳助产时更易发生。产后过早负重劳动会阻碍组织修复,表现为阴道前壁膨出伴尿失禁。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预防,已发生脱垂需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引起的持续性咳嗽,以及长期便秘、搬运重物等行为,会使腹腔压力反复冲击盆底。肥胖人群因腹部脂肪堆积同样会增加盆腔负担。控制基础疾病、减轻体重、避免提重物是关键干预措施,合并直肠膨出者需行经阴道网片植入术。
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避免用力屏气,咳嗽时交叉双腿减轻腹压;坚持做缩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增加豆制品摄入补充植物雌激素;避免久站久蹲,使用坐便器替代蹲厕。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重度脱垂患者需遵医嘱选择子宫悬吊术或全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