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适于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

关键词: #虹膜
关键词: #虹膜
周边虹膜切除术适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急性发作后缓解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该手术主要针对瞳孔阻滞导致的房角关闭,通过建立房水引流旁路降低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房角狭窄但尚未发生粘连,通过周边虹膜切除术可预防急性发作。此类患者通常存在浅前房、窄房角特征,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虹膜膨隆。术后需定期复查前房角镜及眼压监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经药物控制后眼压下降、角膜水肿消退时,需在1-2周内实施预防性手术。此时虹膜缺血坏死风险降低,但瞳孔阻滞机制仍存在。术前需评估睫状体水肿程度,避免术中爆发性出血。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出现局限性房角粘连时,若视神经损害较轻且眼压波动在30mmHg以下,可选择该手术。需联合前房角镜检查明确粘连范围,超过180°者需考虑小梁切除术。
单眼发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时,对侧临床前期眼应同期或择期手术。研究显示未干预的对侧眼5年内急性发作率达50%。手术可选用激光或手术切除方式,需评估虹膜厚度及色素沉着情况。
虹膜高褶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等特殊解剖异常导致的继发性瞳孔阻滞,在无广泛房角粘连时可考虑该手术。需术前进行UBM检查明确睫状体位置,术中注意避免玻璃体脱出。
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动作,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如胡萝卜、菠菜等,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术后1周内避免俯身动作,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静脉回流。定期监测眼压及前房深度,发现眼胀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复诊。长期随访需关注视盘杯盘比变化,每半年进行视野检查评估青光眼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