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头晕、恶心、想吐、无力

腹胀、头晕、恶心、想吐、无力可能由功能性消化不良、低血糖、前庭功能障碍、胃肠炎、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能量、前庭康复训练、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方式缓解。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有关,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油腻及产气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
血糖低于3.9毫摩尔每升时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紊乱,伴随冷汗、心悸。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可缓解,糖尿病患者需排查降糖药物过量使用。
内耳平衡感受器异常引发眩晕、呕吐,常见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Epley手法复位治疗,严重眩晕时医生可能开具倍他司汀、地芬尼多等前庭抑制剂。
病原体感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多伴有腹泻、发热。轻症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细菌性感染需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等药物,呕吐剧烈时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
钾钠氯等电解质失衡常见于大量出汗或腹泻后,引发肌无力、心律失常。轻度缺钾可通过香蕉、橙汁补充,血钾低于3.5毫摩尔每升需静脉补钾治疗。
日常需保持规律三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眩晕发作时应静卧闭眼减少头部活动;夏季高温环境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胃肠不适期间选择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意识模糊、呕血等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脑血管意外、肠梗阻等急重症。长期反复出现相关症状者建议完善胃镜、血糖监测、前庭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