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因常见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因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其他肠道病毒亚型、接触传播途径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
该病毒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属于肠道病毒属,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病毒在咽部和肠道复制,随后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样皮疹,多数患儿伴有发热症状。该亚型感染通常症状较轻,病程具有自限性。
该亚型病毒毒力较强,除引起典型手足口症状外,更易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引发脑炎、脑膜炎或急性弛缓性麻痹,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该亚型感染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柯萨奇病毒A组其他亚型及部分埃可病毒也可引发手足口病。不同亚型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部分亚型可能仅表现为口腔疱疹或单一肢体皮疹。病毒基因组的变异可能导致流行株的致病性改变,这也是手足口病呈现季节性流行的原因之一。
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传播。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易发生交叉感染。病毒在玩具、餐具等物体表面可存活数日,接触污染物后再触摸口鼻是重要传播方式。夏秋季节气温适宜病毒存活,更易造成流行。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营养不良、近期感染其他疾病或接种疫苗后短期内,机体抵抗力下降会增加感染风险。部分成人因免疫功能缺陷也可能患病,但症状通常较儿童轻微。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居室通风。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对污染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促进代谢,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