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湿性坏疽的病因是什么

普外科编辑 医颗葡萄
17次浏览

下肢湿性坏疽可能由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感染以及创伤继发坏死等因素引起。

1、动脉供血不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血栓形成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障碍引发坏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急性栓塞时血流完全中断,远端组织在6-8小时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此类患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缺血症状。

2、静脉回流障碍:

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成血液淤滞,组织水肿压迫毛细血管床。淤血状态下红细胞渗出分解,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长期淤血可引发脂性硬皮病,最终进展为静脉性溃疡合并感染。

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持续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增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足部末梢神经病变导致保护性感觉丧失,微小创伤不易察觉,合并感染后迅速扩散。糖尿病足患者创面常见奇异杆菌等混合感染,坏死组织伴有恶臭分泌物。

4、严重感染:

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产生大量外毒素,溶解细胞膜并形成皮下气肿。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皮肤呈现紫红色大理石样改变,伴有捻发音。细菌酶类分解蛋白质产生硫化氢,是创面腐败气味的来源。

5、创伤继发坏死:

挤压伤或冻伤直接破坏细胞结构,损伤后炎症反应过度激活释放氧自由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易继发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肌肉组织呈现"熟肉样"外观,肌红蛋白入血可导致急性肾损伤。

预防下肢湿性坏疽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戒烟限酒改善循环功能。每日检查足部皮肤完整性,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摩擦。出现伤口及时消毒处理,糖尿病患者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下肢血管评估。适度进行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卧床患者需使用减压垫预防压疮。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限制高脂饮食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