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现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腹泻需进行的检查主要有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检查和腹部超声。
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脂肪滴或寄生虫卵,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性腹泻常见白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可能检出虫卵。检查前需采集新鲜粪便样本,避免尿液污染。
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适用于秋冬季高发期。该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阳性结果可明确病因并指导隔离措施。检测需在症状出现后1-3天内进行。
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判断感染程度,细菌感染常伴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多见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严重脱水时血红蛋白值可能假性增高,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采集静脉血检测钠、钾、氯等指标,对频繁呕吐伴腹泻的患儿尤为重要。低钾血症可导致肌无力,低钠血症可能引发抽搐。结果异常需及时静脉补液纠正,防止出现酸碱平衡紊乱。
对疑似肠套叠、阑尾炎或肠梗阻的患儿具有诊断价值。可观察肠壁厚度、肠管扩张情况及腹腔积液,无辐射且操作简便。检查前需禁食4小时,婴幼儿需服用镇静剂保持安静配合。
患儿腹泻期间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避免高糖饮品加重渗透性腹泻。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征兆,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瘦肉粥等促进肠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