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儿童肾脏疾病,主要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药物反应及继发性肾脏损害等原因有关。
约80%患儿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临床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需监测免疫功能变化。
NPHS1、NPHS2等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多发生于新生儿期。此类患儿常表现为激素耐药,需采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继发原因,EB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也可诱发。患儿除典型三高一低症状外,多伴有发热等感染征象,需同步进行抗感染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引发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导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停药后配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累及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合并原发病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羟氯喹等药物控制,同时进行肾脏保护治疗。
患儿日常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为主。适度进行床上脚踏车等非负重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蛋白尿。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预防皮肤感染和血栓形成。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清蛋白指标,激素治疗期间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出现眼睑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