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就是丹毒吗 脉管炎和丹毒的区别要知道

脉管炎不是丹毒,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疾病。脉管炎是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丹毒则是皮肤淋巴管感染。主要区别体现在病因、症状、治疗方式三个方面。
脉管炎多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常见类型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可能由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或药物诱发。丹毒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皮肤破损、足癣等局部感染灶。
脉管炎典型症状为受累血管区域的疼痛、脉搏减弱,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器官缺血。丹毒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皮肤发热肿胀,常见于下肢或面部,伴有寒战高热等急性感染征象。
脉管炎诊断需结合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活检,实验室检查可见炎症指标升高。丹毒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诊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细菌培养可辅助确认病原体。
脉管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严重血管狭窄需介入治疗。丹毒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局部配合硫酸镁湿敷。
脉管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管理,部分类型可能累及重要脏器。丹毒经规范治疗多可痊愈,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反复发作,需消除诱发因素。
日常护理中,脉管炎患者需避免吸烟、注意肢体保暖,定期监测血管情况;丹毒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两者均需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增强抵抗力。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体征时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