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哪个严重

神经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49次浏览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通常比硬膜外血肿更严重,两者在发病机制、进展速度和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硬膜下血肿多由桥静脉撕裂引起,出血速度较慢但范围广;硬膜外血肿常源于动脉损伤,出血急骤但局限。

1、出血来源:

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多来自脑表面桥静脉破裂,静脉压较低导致血液缓慢渗入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硬膜外血肿通常由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损伤引起,动脉性出血速度快,血液积聚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2、进展速度:

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可在数小时至3天内显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隐匿数周。硬膜外血肿具有特征性的中间清醒期,伤后1-2小时即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颅高压表现。

3、损伤范围:

硬膜下血肿易沿大脑半球表面广泛扩散,常合并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多局限于颞部或顶部,呈双凸透镜形,但血肿下方脑组织受压更集中。

4、高危人群:

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酗酒者及抗凝治疗患者,轻微外伤即可诱发。硬膜外血肿多见于青壮年颅骨骨折患者,儿童因硬脑膜与颅骨粘连紧密而少见。

5、预后差异:

硬膜下血肿死亡率约60%,幸存者常遗留认知障碍或偏瘫。硬膜外血肿及时手术清除后预后较好,但延误治疗可因脑疝导致呼吸骤停。

预防方面需注意避免头部外伤,老年人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头部CT是确诊的金标准。术后康复期需保持情绪稳定,循序渐进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补充富含卵磷脂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促进神经修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