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与肺结核的区别有哪些

肺炎与肺结核的区别主要有致病微生物不同、传播途径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情况不同。
肺炎多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结核则专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两者病原体在显微镜下形态、培养特性及耐药性均有显著差异,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染色阳性的特征。
肺炎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染性相对有限;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含菌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显著增高。结核病的传染性可持续至规范抗结核治疗2-4周后。
肺炎常见突发高热、咳嗽伴脓痰、胸痛等症状;肺结核多表现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慢性咳嗽超过2周,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肺结核症状进展更缓慢,但可能伴随体重明显下降等全身消耗性表现。
肺炎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疗程通常1-2周;肺结核需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4-6种抗结核药物,标准疗程至少6个月。治疗期间肺结核患者需定期复查痰菌及胸部影像学变化。
肺炎多数预后良好,免疫功能正常者治疗后不留后遗症;肺结核治愈后可能遗留肺纤维化或钙化灶,治疗不当易发展为耐药结核。结核病患者需终身随访,警惕复发可能。
日常预防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肺炎流行季节减少聚集,咳嗽时遮掩口鼻。肺结核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定期消毒,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建议两类患者均保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C、D,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恢复期可进行呼吸操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气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