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怎么办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和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母婴垂直传播、免疫功能低下、输血感染、接触传播和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针对活动性感染可使用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早产儿或严重感染者需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抗病毒疗程通常持续2-6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延长至6个月。
对于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严重血小板减少者需输注血小板悬液,贫血患者需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是否输血。免疫调节治疗需在严格监测下进行,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提倡母乳喂养但需检测乳汁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时建议巴氏消毒或暂停母乳。喂养困难者采用鼻胃管喂养,保证每日120-150kcal/kg热量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预防相关缺乏症。
确诊患儿需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手卫生。患儿分泌物需专用容器收集并消毒处理,避免与其他新生儿共用医疗器械。探视人员需佩戴口罩并限制接触时间。
出院后需每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持续6-12个月。听力筛查每3个月一次直至3岁,眼底检查每半年一次。出现发育迟缓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神经系统后遗症者需长期随访。
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24-26℃,湿度55%-65%。每日进行温水擦浴并观察皮肤黄染情况,喂养后保持右侧卧位防止吐奶。接触患儿前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衣物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注意观察喂养量、睡眠状态和反应能力,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及性状。避免带患儿到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需佩戴口罩。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神经行为测试,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