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痢疾传播途径是

病毒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方式包括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等。病毒性痢疾的病原体主要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因卫生条件不佳导致污染。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未彻底加热的海产品等高风险食品易引发传播。诺如病毒在贝类中可存活较长时间,需充分加热处理。
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可能通过手-口途径传播。婴幼儿尿布更换、护理人员处理排泄物时易发生接触传播。轮状病毒在排泄物中病毒载量极高,微量接触即可导致感染,需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措施。
病毒可在门把手、玩具、餐具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接触被污染的物体后触摸口鼻或进食,可能造成间接传播。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常用酒精消毒剂效果有限,需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处理。
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可能经呼吸道吸入或沉降后经手接触传播。密闭空间中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可导致聚集性疫情,如养老院、幼儿园等场所需加强通风和呕吐物应急处置。
与患者共用餐具、亲密接触等行为可能传播病毒。病毒性痢疾潜伏期即有传染性,症状消失后仍可能排毒数周。家庭成员间传播风险较高,需做好隔离防护和卫生管理。
预防病毒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食物充分加热处理。加强手部清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患者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衣物应单独清洗。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时应及时隔离,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时需做好环境终末消毒,暂停使用公共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