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方法有哪些

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方法主要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通过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在X线透视下经皮置入螺钉或钢板固定。该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但要求骨折块移位不明显且能通过闭合方式达到解剖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移位明显的骨折,通过手术切口直接暴露骨折端进行复位,采用动力髋螺钉、角钢板等器械固定。该方法能实现精确复位,但手术创伤较大,需注意避免损伤旋股内侧动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高龄患者严重粉碎性骨折,通过切除骨折的股骨头颈部位,植入人工假体。该方法可早期负重活动,降低卧床并发症风险,但存在假体松动、脱位等远期并发症可能。
髓内钉固定术适用于转子下延伸的骨折,从股骨近端髓腔插入长钉跨越骨折线固定。该技术属于中心性固定,生物力学优势明显,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但操作需精准掌握进针点和深度。
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多用于开放性骨折或局部软组织条件差的情况,通过体外支架连接穿透骨骼的钢针实现稳定。该方法可避免内植物感染风险,便于伤口处理,但存在针道感染、固定不牢等缺点。
术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早期以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2-3周后逐步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6-8周后根据愈合情况尝试部分负重。饮食应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多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吸烟饮酒,控制咖啡因摄入,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