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周围皮肤破皮了怎么办

关键词: #皮肤
关键词: #皮肤
造口周围皮肤破皮可通过局部清洁、皮肤保护剂使用、造口器材调整、药物治疗及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排泄物刺激、器材摩擦、过敏反应、感染或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排泄物长期接触皮肤会导致化学性刺激,需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清洁剂轻柔清洗破溃区域,避免用力擦拭。清洁后使用软纱布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燥可减少继发感染风险。每日至少清洁2次,排泄物渗漏后需立即处理。
含氧化锌或二甲硅油的皮肤保护膏能在破皮处形成隔离膜,减轻排泄物侵蚀。使用时需均匀涂抹至周围3厘米范围,待吸收后再粘贴造口袋。严重破溃时可选用含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溃疡粉促进愈合。
造口底盘尺寸不符可能压迫皮肤边缘,需重新测量造口直径并更换合适规格。过敏体质者应选用不含乳胶或粘胶成分的造口产品,底盘裁剪需比造口大2-3毫米以预留肿胀空间。夜间可改用凸面底盘减少渗漏。
真菌感染表现为红斑伴白色鳞屑,需使用抗真菌药膏;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建议外用抗生素软膏。皮肤糜烂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疗程。
出现皮肤全层缺损、持续渗血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深部溃疡可能需负压引流治疗,严重过敏反应要排查接触性皮炎原因。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进展为蜂窝组织炎。
日常护理需选择无酒精湿巾清洁,避免使用爽身粉等颗粒状产品。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但需控制膳食纤维量以减少排便次数。沐浴时可用防水贴保护造口,游泳前建议更换两件式造口袋。定期随访造口治疗师调整护理方案,夏季出汗增多时应缩短底盘更换周期至2-3天。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出现紫绀或苍白提示血液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