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输尿管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尿、腰部疼痛、尿外渗、发热、肾功能异常。
血尿是输尿管损伤最常见的早期表现,通常为肉眼可见的红色或茶色尿液。损伤导致输尿管黏膜破裂时,血液直接混入尿液中排出。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血尿程度与损伤严重性不完全相关,轻微撕裂也可能出现明显血尿。
约70%患者会出现损伤侧腰部持续性钝痛或绞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下腹部或腹股沟区。这种疼痛源于尿液外渗刺激腹膜后神经或输尿管痉挛,在活动或排尿时可能加重。若合并感染,疼痛会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输尿管全层断裂时,尿液会渗入腹膜后间隙形成尿性囊肿。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腹部包块,严重时引发腹膜刺激征。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腹膜后积液,穿刺液肌酐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值可确诊。
继发感染是损伤后48小时后的典型表现,体温可达38.5℃以上。尿液外渗为细菌繁殖提供培养基,可能引发肾周脓肿或败血症。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异常。
双侧输尿管损伤或孤立肾患者单侧损伤时,可能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实验室检查显示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进行性升高,超声可见肾盂积水。长期未处理的单侧损伤可能导致患侧肾功能永久性丧失。
输尿管损伤后需限制剧烈活动,避免加重出血或尿外渗。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但存在尿外渗时应遵医嘱控制入量。可适量进食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恢复期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盆底肌功能重建,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出现持续发热或腰痛加剧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