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症状

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出血倾向、反复感染、淋巴结肿大及骨关节疼痛等症状。
急性白血病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早期即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等贫血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贫血程度加重,可能伴随头晕、耳鸣等缺氧表现。外周血检查可见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急情况。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当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自发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白细胞生成,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肛周脓肿等,且感染难以控制。发热是常见伴随症状,可能由感染或白血病本身引起。
约50%患者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通常不伴红肿热痛。部分患者伴有肝脾肿大,体检可触及肋下肿块。
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或骨髓腔压力增高,可引发胸骨压痛、四肢长骨钝痛,儿童患者多见膝关节周围疼痛。疼痛常夜间加重,易被误诊为生长痛或风湿性疾病。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
急性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牙龈出血;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嫩叶蔬菜,避免坚硬带刺食物;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骨痛明显时可尝试局部热敷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所有疑似症状出现时应立即至血液科就诊,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