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拔罐疗法、中药外敷。
中医认为肌筋膜炎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或气血瘀滞所致,常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类方剂。临床常用桂枝汤加减以温经通络,身痛逐瘀汤针对气血瘀滞型疼痛,独活寄生汤适用于风寒湿邪滞留者。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组方,避免自行用药。
通过刺激阿是穴及足三里等穴位疏通经络,常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增强镇痛效果。寒证可加用温针灸,热证则采用泻法。每周治疗2-3次,急性期疼痛明显者可每日施针,需由执业中医师操作。
运用滚法、按法等手法松解筋膜粘连,配合点按委中、承山等穴位缓解肌肉痉挛。急性期宜采用轻柔手法,慢性期可加深刺激强度。每次治疗20-30分钟,注意避免暴力操作造成二次损伤。
在疼痛区域行闪罐或留罐,通过负压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瘀证可见紫黑色罐印,寒湿证罐内水汽明显。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每次拔罐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将活血止痛散等药粉调敷患处,或使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寒证可用肉桂粉配合生姜汁外擦,热证适宜金黄散冷敷。皮肤过敏者需立即停用,外用药禁止口服。
中医治疗期间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久坐久站等固定姿势。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饮食宜选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祛湿食材,忌食生冷油腻。急性发作期应减少患处活动,慢性期可逐步增加功能锻炼。若出现皮肤破损、发热或疼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复诊,配合西医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筋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