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16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状态改变、呼吸异常、肌张力异常、眼部症状以及惊厥发作。这些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组织受压程度密切相关。

1、意识改变:

轻者表现为嗜睡或易激惹,重者可出现昏迷早产儿多见反应低下、淡漠等非特异性表现。该症状与脑干网状结构受压或大脑皮层广泛损伤有关,需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动态评估。

2、呼吸异常:

常见呼吸暂停、呼吸节律不整或呼吸急促。幕上出血多引起潮式呼吸,后颅窝出血易导致呼吸骤停。此因出血灶压迫延髓呼吸中枢或继发脑水肿所致,需及时进行血气监测和呼吸支持。

3、肌张力变化:

可表现为四肢松软或强直性痉挛。皮层出血多引起偏侧肌张力减退,脑室周围出血常导致去大脑强直。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具有诊断价值,需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估。

4、眼部体征:

包括眼球震颤、斜视、瞳孔不等大及对光反射迟钝。硬膜下出血易引发落日征,视网膜出血多见于产伤病例。这些表现反映颅神经核团或视路受损,需行眼底检查和颅脑影像学定位。

5、惊厥发作:

多为局灶性阵挛或微小型惊厥,早产儿常见轻微眨眼或咀嚼动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惊厥发生率达80%,与血液刺激皮层或电解质紊乱相关,需视频脑电图监测发作类型。

对于存在颅内出血风险的新生儿,应维持适宜体位避免颈部屈曲,喂养时采用少量多次方式减少呛咳。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定期监测头围和前囟张力。母乳喂养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K,恢复期进行抚触和被动运动训练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出现任何异常表现需立即转诊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通过颅脑超声或核磁共振明确出血分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