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的危害是什么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胆囊

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等危害,多数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应无胆囊状态。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高脂饮食时缺乏足够胆汁乳化脂肪,可能引起脂肪泻、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术后早期约三成患者出现一过性腹泻,通常3-6个月后随着胆管代偿性扩张逐渐缓解。长期需控制每日脂肪摄入在5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胆汁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引起的反流性胃炎,表现为上腹灼痛、恶心呕吐。这种情况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需通过少食多餐、餐后直立位缓解。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压力变化可能增加原发性胆管结石风险。建议每年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发现结石早期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术后胆管损伤概率低于1%,多与术中解剖变异有关,表现为黄疸或胆漏,需立即手术修复。

术后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餐且每餐七分饱,优先选择清蒸鱼、嫩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烹饪使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帮助脂肪代谢。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压增高,6个月后可根据耐受性逐步恢复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腹部超声,出现持续腹痛、陶土样大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