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上肢淋巴水肿可能由淋巴系统损伤、感染、肿瘤压迫、先天性发育异常及放射治疗等因素引起。
手术或外伤导致淋巴管断裂是常见原因,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约30%患者会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淋巴液回流受阻后,蛋白质和水分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水肿,早期表现为手腕部凹陷性水肿,可通过压力治疗和功能锻炼缓解。
反复发作的丹毒或寄生虫感染会破坏淋巴管瓣膜功能。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可导致下肢象皮肿,上肢感染相对少见但可能发生,伴随皮肤发红、发热等炎症反应,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和淋巴引流按摩。
腋窝转移癌或纵隔肿瘤压迫淋巴干道时,可能突发单侧上肢肿胀。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淋巴水肿需排查肿瘤复发,常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米尔罗病(遗传性淋巴水肿)多在青春期发病。原发性淋巴水肿通常累及双侧下肢,上肢受累时可能伴随指甲改变和皮肤角化,需终身穿戴弹力袖套控制病情进展。
乳腺癌放疗后纤维化可造成淋巴管闭塞,多在治疗后1-2年逐渐显现。放射性损伤导致的水肿常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综合治疗需结合低盐饮食、空气波压力治疗等手段。
日常护理应避免患肢抽血、测量血压等有创操作,建议进行游泳等温和运动促进淋巴回流。烹饪时注意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水肿肢体,穿着定制压力衣需每6个月重新评估尺寸。出现皮肤破损、发热或水肿突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预防蜂窝组织炎等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