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后胳膊粗怎么回事

乳腺癌手术后胳膊粗通常由淋巴水肿、静脉回流障碍、术后瘢痕粘连、肌肉萎缩或脂肪堆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淋巴引流按摩、压力治疗、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及手术修复等方式改善。
乳腺癌手术常需清扫腋窝淋巴结,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积聚在手臂。表现为患肢肿胀、皮肤紧绷,严重时出现纤维化。早期可通过人工淋巴引流、穿戴弹力袖套缓解,中重度需结合间歇气压治疗或显微淋巴管吻合术。
术中可能损伤腋静脉分支,或术后放疗导致静脉内膜增生。表现为晨轻暮重的水肿,伴皮下静脉显露。超声检查可确诊,轻症者抬高患肢配合医用压力袜,重症需行静脉造影及血管介入治疗。
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可能压迫血管神经束。表现为局部硬结伴活动受限,热敷后症状减轻。需进行瘢痕松解手法治疗,顽固性粘连可注射糖皮质激素或采用超声刀松解术。
术后长期制动导致三角肌、肱二头肌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臂围减小但皮肤松弛显粗,肌力测试下降。需循序渐进进行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屈肘、哑铃侧平举等,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激素治疗或活动减少可能引发上肢脂肪重新分布。表现为均匀性增粗而无凹陷性水肿,体脂检测可确认。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游泳、瑜伽等上肢参与的有氧运动,必要时考虑吸脂术。
术后应避免患肢提重物、测量血压及静脉穿刺,每日进行爬墙运动、握拳练习等康复训练。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功能。定期随访监测臂围变化,出现进行性肿胀或皮肤发硬需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