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受累关节、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五个方面。
骨关节炎属于退行性关节病变,主要与关节软骨磨损、年龄增长、肥胖等因素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引发炎症反应,常伴随类风湿因子阳性。
骨关节炎多表现为活动后关节疼痛加重、晨僵时间短于30分钟。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对称性关节肿痛为特征,晨僵可持续1小时以上,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后期可能造成关节畸形。
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检查通常无异常,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中可检出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X线显示关节边缘侵蚀性改变。
骨关节炎以减轻关节负荷、改善功能为主,可使用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类风湿性关节炎需长期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物,必要时联合生物制剂控制免疫异常。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建议控制体重以减少关节负荷,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症状,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两类关节炎患者均应定期复查,骨关节炎患者需关注关节功能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疾病活动度。出现关节明显肿胀变形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