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及颅神经损害。该病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症状严重程度与免疫状态相关。
头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多位于前额或枕部。随着颅内压增高,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可伴随恶心呕吐。免疫抑制患者头痛可能更早出现且更剧烈。
约60%患者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波动。发热常与头痛同时出现,对抗生素治疗无效。HIV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是典型表现,见于50%-70%病例。儿童患者脑膜刺激征可能更明显,而老年人因脑萎缩可能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巴宾斯基征等病理反射。
疾病进展期可出现嗜睡、谵妄甚至昏迷,提示脑实质受累或严重颅内高压。意识障碍程度与病灶部位和范围相关,基底节区受累时症状更为突出。约30%患者就诊时已出现明显意识改变。
以视神经、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受累多见,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颅底脑膜炎可导致多组颅神经同时受损,约15%-20%患者出现听力减退或面瘫等症状。
患者应保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卧床期间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意识障碍者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期可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及时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