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常见治疗原则有几种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有对症支持治疗、皮肤黏膜护理、并发症监测、隔离防护、免疫调节五种。
针对发热采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处理,口腔溃疡疼痛可使用局部喷雾缓解。腹泻脱水需补充电解质溶液,重症病例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疱疹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继发感染。口腔溃疡可用生理盐水漱口,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臀部皮疹需勤换尿布,必要时涂抹皮肤保护剂。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肢体抖动,警惕脑炎或脑脊髓炎。监测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早期识别肺水肿或心肌炎表现。重症病例需进行血气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发病期间实行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患儿分泌物和排泄物需消毒处理,餐具毛巾单独使用。隔离期通常持续至症状消失后1周。
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注意营养支持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患病期间宜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保持环境通风清洁,衣物床单每日更换消毒。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羹、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心肌酶谱。密切接触者需观察10天,出现发热或皮疹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