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

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是指60岁以上人群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主要由窦房结功能减退、心肌退行性变、药物影响、代谢异常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因素引起。
随年龄增长,心脏起搏细胞自然减少,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导致心率减慢。轻度可通过规律有氧运动改善,严重者需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等病变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可能伴随胸闷、乏力症状。需控制血压血脂,必要时使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心血管药物可能过度抑制心率。表现为用药后心率明显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疾病会干扰心脏电活动,通常伴随怕冷、水肿等症状。需纠正原发病,补充甲状腺素或调节电解质平衡。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生理性心动过缓常见原因,多见于睡眠中,无不适可不处理。若白天出现头晕黑朦需评估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日常需避免突然体位改变以防跌倒,监测晨起静息心率并记录变化。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叶菜,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硬化。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但运动中如出现明显心悸、气促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诱发心动过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