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和急性肠胃炎怎么区分

盲肠炎与急性肠胃炎可通过发病部位、典型症状、检查指标、并发症风险及治疗方式区分。盲肠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常需手术治疗;急性肠胃炎多由感染引起,以腹泻呕吐为主,通常采取保守治疗。
盲肠炎病变集中在右下腹麦氏点区域,炎症多由阑尾管腔阻塞引发。急性肠胃炎则累及整个消化道,胃、小肠和结肠均可出现黏膜充血水肿,常见于进食不洁食物后。
盲肠炎特征性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为上腹隐痛后固定于右下腹,伴发热但少有腹泻。急性肠胃炎突发恶心呕吐、水样便腹泻,腹痛呈阵发性全腹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盲肠炎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腹部超声可见阑尾增粗或周围渗出。急性肠胃炎粪便检测可发现病原体,血象升高程度较轻,电解质检查常提示低钾低钠。
未及时治疗的盲肠炎易发展为穿孔、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急性肠胃炎并发症以脱水性休克、酸中毒为主,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败血症。
盲肠炎确诊后需尽快行阑尾切除术,术后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肠胃炎以补液纠酸、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为主,细菌性感染需选用诺氟沙星等敏感抗生素。
日常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盲肠炎术后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急性肠胃炎期间推荐低渣流质饮食。两者恢复期均需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腹痛持续加重或高热不退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消化道免疫力,减少炎症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