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害有哪些

关键词: #创伤
关键词: #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害主要有情绪障碍、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社会功能退化、共病风险增加。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恐惧、焦虑或抑郁情绪,可能伴随情感麻木或易激惹。部分患者会反复经历创伤性事件的闪回或噩梦,导致情绪波动剧烈,严重时出现自伤或自杀倾向。典型表现为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增强,对类似创伤场景产生过度生理心理反应。
该疾病会损害记忆力和注意力,患者可能出现选择性遗忘创伤细节或相反地产生侵入性回忆。执行功能受损表现为决策困难、计划能力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负性认知改变,如对自我或世界产生扭曲的消极观念。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发育倒退或学习能力下降。
长期应激状态可导致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紊乱、心血管异常等躯体化表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常见心悸、出汗、颤抖等症状,睡眠障碍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早醒。部分患者会出现非癫痫性发作或转换症状,如突发性瘫痪或失明。
患者往往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导致社交范围缩小。亲密关系受损表现为情感疏离、信任感降低,职业功能下降可能引发失业风险。儿童可能出现依恋行为异常,青少年常见违纪行为或物质滥用。
该障碍常合并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物质依赖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6倍。长期未治疗可能发展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加速进展为痴呆。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饮食宜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核桃等食物,配合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建议进行瑜伽、正念冥想等舒缓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日记或艺术表达释放情绪,避免独自承受心理压力。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寻求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的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