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镜下尿道支架治疗是什么

胎儿镜下尿道支架治疗是通过微创手术在胎儿尿道内放置支架以解除梗阻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先天性尿道梗阻导致的羊水过少、膀胱扩张等胎儿泌尿系统异常,需严格评估胎儿发育状况及手术指征。
通过母体腹壁穿刺建立通道,将直径约2毫米的胎儿镜置入羊膜腔,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胎儿尿道梗阻部位。使用激光或微型器械切开闭锁段后,植入可吸收或永久性支架维持尿道通畅,手术时间通常控制在60分钟内完成。
主要治疗后尿道瓣膜、尿道闭锁等先天性畸形。当超声显示膀胱壁增厚超过2毫米、双侧肾盂积水进行性加重、羊水指数持续低于5厘米时,提示存在手术指征。需排除染色体异常及其他致命性畸形方可实施。
相比传统开放性胎儿手术,该技术将母体并发症风险降低至5%以下。支架置入可即刻改善胎儿排尿功能,80%病例术后羊水量逐渐恢复正常。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时支架会在产后6-8周自动溶解。
存在5-10%的胎膜早破风险,需预防性使用宫缩抑制剂。支架移位发生率为3%,术后需每周超声监测支架位置及肾功能。严重出血或感染时需立即终止妊娠,总体胎儿丢失率约2-3%。
成功病例产后排尿功能多数正常,但30%患儿仍需后续泌尿外科干预。长期随访需关注膀胱顺应性及肾功能,约15%会进展为慢性肾病。术后每3个月应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直至学龄期。
接受该治疗的孕妇术后需严格卧床48小时,每日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饮食应保证每日2500毫升水分摄入,多食用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每月进行胎儿生长发育超声评估直至分娩。建议选择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能力的三级医院分娩,以便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产后需持续随访患儿泌尿系统功能至青春期,定期检查尿常规、肾脏超声及膀胱残余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