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慢性结肠炎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贫血和营养不良。这些并发症与炎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需通过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预防。
长期炎症导致肠壁纤维化增厚,可能引发肠腔狭窄或完全阻塞。患者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呕吐等,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轻度狭窄可通过低渣饮食缓解,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结肠肌层神经丛受损引发肠管扩张,多伴随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中毒症状。腹部CT显示结肠直径超过6厘米,需紧急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行结肠造瘘术避免肠壁坏死。
深溃疡穿透肠壁全层导致,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体征。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立即手术修补穿孔并充分引流,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原发病。
慢性失血和铁吸收障碍是主因,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血清铁蛋白检测可确诊,除补充铁剂外,需控制肠道炎症减少出血,严重贫血需静脉补铁或输血支持。
长期腹泻导致蛋白质、维生素B12等吸收不足,出现体重下降、水肿。需采用高蛋白低脂饮食,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定期监测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慢性结肠炎患者应保持低纤维、低乳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肠道蠕动,但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并发症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