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样检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诊断,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康复训练。
医生通过触诊下肢动脉搏动、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变化、测量踝肱指数等初步判断动脉血流情况。踝肱指数低于0.9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能三维重建血管形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可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评估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血栓形成风险,炎症指标可反映血管炎症状态。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西洛他唑等血管扩张剂可改善下肢血流。
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局限性病变;血管旁路移植术用于长段血管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
患者需严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达标范围。每日进行30-60分钟步行锻炼,采用间歇性跛行训练法,即行走至疼痛出现后休息,疼痛缓解后继续行走。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摄入深海鱼类、坚果、新鲜蔬果。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选择宽松舒适鞋袜,冬季注意下肢保暖。定期复查血管情况,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