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的区别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与白血病均属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但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涉及病变细胞类型、骨骼损害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靶向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五个方面。
多发性骨髓瘤源于浆细胞恶性增殖,属于B淋巴细胞终末分化阶段病变;白血病则为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根据细胞成熟度分为急性与慢性,涉及髓系或淋巴系细胞失控增生。骨髓穿刺活检中,前者可见克隆性浆细胞浸润,后者以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
约7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溶骨性破坏,典型表现为颅骨穿凿样改变或病理性骨折;白血病骨骼病变多为骨髓腔扩张所致骨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长骨干骺端透亮带。X线检查中骨髓瘤可见多发圆形骨质缺损,而白血病骨骼改变缺乏特异性。
骨髓瘤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显示M蛋白峰,尿本周蛋白阳性,常伴高钙血症和肾功能损害;白血病外周血或骨髓中异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急性白血病多见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流式细胞术检测可明确两者免疫表型差异。
骨髓瘤首选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如硼替佐米与来那度胺;白血病治疗依赖危险度分层,急性白血病需诱导化疗+巩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优先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髓瘤中应用更广泛。
骨髓瘤中位生存期约5-7年,复发难以避免但可长期带瘤生存;急性白血病未治疗者数月内死亡,规范治疗可使部分类型5年生存率达70%。两者均需定期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白血病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急症。
日常护理需注意预防感染与骨折风险,骨髓瘤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需监测血钙水平;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需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生冷食物。两者均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定期复查血常规与肝肾功能,出现持续骨痛、发热或出血倾向时需及时就医。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骨髓瘤患者需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