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血清蛋白电泳、尿本周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五项核心项目。
血常规可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血红蛋白常低于正常值,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与骨髓浸润或治疗副作用相关。白细胞计数变化不具特异性,但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需警惕疾病进展。
骨髓涂片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见异常浆细胞比例超过10%。典型病例骨髓中浆细胞呈簇状分布,细胞形态不规则,核质比失调。流式细胞术可检测CD38、CD138等浆细胞表面标志物,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克隆性增殖。骨髓活检能评估骨髓纤维化程度。
该检查可检出M蛋白峰,见于80%以上患者。电泳图谱中γ区或β-γ区间出现窄底高峰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免疫固定电泳能明确M蛋白类型,以IgG型最常见。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对轻链型骨髓瘤诊断价值显著,κ/λ比值异常是重要指标。
约50%患者尿液中可检出游离轻链。采用加热沉淀法或免疫电泳法检测,阳性结果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24小时尿轻链定量对疾病分期和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持续性大量蛋白尿可能引发肾功能损害,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
全身低剂量CT可发现溶骨性病变,MRI对脊柱浸润敏感度高。X线平片典型表现为穿凿样骨缺损,多见于颅骨、骨盆等部位。PET-CT能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对髓外病变检出率优于常规影像。骨密度检测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患者日常需保持适度活动量预防骨质流失,建议进行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及跌倒风险,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出现骨痛加重或新发骨折需及时复查影像学。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每疗程结束后复查骨髓象与M蛋白水平。维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触宠物后需严格洗手。心理支持对改善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