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浅析粘连性肠梗阻的3个原因

粘连性肠梗阻可能由腹部手术史、腹腔炎症、腹部外伤等原因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腹部手术史、腹腔炎症、腹部外伤。
腹腔手术是导致肠粘连最常见的原因。手术过程中对肠管及腹膜的机械性刺激、组织缺血或缝合操作,均可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纤维蛋白性粘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粘连可能逐渐纤维化,形成条索状或片状粘连带。当肠管蠕动时,这些粘连带可能牵拉、扭曲或压迫肠管,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遵医嘱使用防粘连药物可降低风险。
腹膜炎、盆腔炎、阑尾炎等腹腔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炎性渗出,纤维素沉积在脏器表面形成粘连。炎症反复发作会使粘连加重,可能伴随发热、腹膜刺激征等症状。结核性腹膜炎形成的广泛"蚕茧样"粘连尤为典型。慢性炎症还可能造成肠管僵硬、蠕动减弱,进一步增加梗阻风险。控制感染源、规范抗炎治疗是关键预防措施。
腹部钝器伤或穿透伤可能损伤腹膜及肠系膜,血液和炎性介质渗出会启动粘连形成过程。特别是伴有内脏破裂时,修复过程中更易产生致密粘连。儿童期腹部外伤后形成的粘连可能在多年后才引发梗阻症状。外伤后及时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粘连发生。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需重视术后康复管理,术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翻身、逐步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饮食宜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对于反复发作的完全性肠梗阻,可能需要考虑粘连松解术等外科干预。日常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保持规律排便习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肠管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