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乳腺癌转移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全身性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干预、多学科协作管理、症状控制支持以及个体化方案制定。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他莫昔芬、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HER-2阳性患者需联合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三阴性乳腺癌则以化疗为主,可选用紫杉类、蒽环类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针对骨转移可采用放疗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脑转移可考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全脑放疗。孤立性内脏转移灶在全身治疗有效基础上,经多学科评估后可选择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
需组建包含肿瘤内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疼痛科等多学科团队。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综合评估患者体能状态、转移灶负荷、分子分型等特征,动态调整治疗策略,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连续性。
针对骨转移疼痛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破坏,配合阶梯镇痛方案。恶性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引流及胸膜固定术。肝功能异常患者给予保肝治疗,脑水肿患者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根据分子分型选择靶向治疗,参考既往治疗史避免重复用药耐药。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症及治疗意愿,平衡疗效与不良反应。通过基因检测探索潜在治疗靶点,有条件者可参与新药临床试验。
乳腺癌转移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根据体能状况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建立规律随访计划,通过影像学评估治疗效果。心理支持方面可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知识,协助记录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