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中医调理身体挂什么科

肾虚中医调理应挂中医内科或中医肾内科。中医调理肾虚主要从辨证论治入手,具体科室选择需结合患者症状特点,常见调理方向有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气不固证、肾精不足证、肾不纳气证五种证型。
肾阳虚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男性可见阳痿早泄,女性多见宫寒不孕。中医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常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剂,配合艾灸命门、关元等穴位。日常可食用羊肉、韭菜等温补食物,避免生冷寒凉之品。
肾阴虚证常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可能伴有失眠多梦、咽干口燥。治疗侧重滋阴降火,经典方剂包括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活调理建议减少熬夜,适当食用黑芝麻、山药等滋阴食材,忌辛辣燥热食物。
肾气不固证以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带下清稀为特征,多见于久病体虚者。中医常用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等固摄肾气,配合针刺肾俞、气海等穴位。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可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
肾精不足证表现为发育迟缓、健忘痴呆、发脱齿摇,儿童可见五迟五软。治疗多选用左归丸、龟鹿二仙胶等填精补髓,配合督脉灸法。饮食建议增加核桃、黑豆等益精食物,保证充足睡眠。
肾不纳气证特征为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汗出肢冷,常见于慢性肺病患者。治疗需补肾纳气,方用七味都气丸、人参蛤蚧散,可配合膏方调理。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适度进行呼吸操锻炼。
肾虚患者日常需规律作息,避免房劳过度,冬季可适当进补但需辨证施补。建议每日晨起叩齿吞津,晚间用温水泡脚并按揉涌泉穴。饮食宜选择黑色食物如黑米、黑木耳,配合适量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运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补益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