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哪些并发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可能引发血栓形成、肾功能损害、肺动脉高压、骨髓衰竭、感染风险增加等并发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液中补体异常激活导致红细胞膜破坏,释放促凝物质,易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常见部位包括肝静脉、门静脉和脑静脉窦,可能表现为腹痛、头痛或神经系统症状。抗凝治疗需在监测下进行,必要时需介入取栓。
游离血红蛋白经肾脏排泄时沉积于肾小管,造成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严重者进展至慢性肾脏病。定期监测尿微量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至关重要,必要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长期溶血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下降,引发肺血管重构。患者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右心导管检查可确诊。靶向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改善预后,但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病变可能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白血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加重,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潜在治愈手段。
补体激活消耗调理素,脾功能亢进致抗体产生减少,患者易发生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荚膜细菌感染。疫苗接种覆盖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尤为重要,发热时需及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促进血红蛋白排泄,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溶血,饮食注意补充叶酸及铁剂但需监测铁过载。建议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出现新发头痛、胸痛或持续发热应立即就医。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减少血红蛋白尿发作,所有牙科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