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并发症有哪些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骨髓抑制、器官功能损害、继发恶性肿瘤和代谢紊乱。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放化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见肺部感染、带状疱疹及口腔念珠菌病,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需定期监测体温、血常规,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避免接触感染源。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表现为乏力、反复发热或出血倾向。治疗期间需每周检测血象,重度骨髓抑制需注射造血生长因子,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
肿瘤浸润或治疗毒性可能损伤重要器官。纵隔淋巴瘤压迫可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腹部淋巴瘤可能引起肠梗阻,化疗药物易造成肝功能异常。需通过影像学评估肿瘤负荷,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时需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放化疗可能诱发第二肿瘤,常见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治疗剂量累积、基因易感性相关。治疗后需终身随访,定期进行血液学及影像学筛查。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高危并发症,大量癌细胞坏死释放钾、磷、尿酸,导致急性肾衰竭、心律失常。多见于大肿块或高侵袭性淋巴瘤化疗初期,需提前水化、碱化尿液,并使用降尿酸药物预防。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注意口腔及会阴清洁,外出佩戴口罩;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影像学。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心理上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