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怎么办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胆囊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解痉镇痛、胆囊引流术、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血管栓塞、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发病初期需完全禁食,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待炎症控制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
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选用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严重感染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疗程通常持续7-10天。
使用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配合布洛芬、曲马多等药物缓解剧烈腹痛。吗啡类镇痛药需谨慎使用以防加重Oddi括约肌收缩。
对于高龄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通过导管引流感染性胆汁。该微创方式能快速降低胆囊内压力,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手段,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出现化脓坏疽等并发症者。急诊手术需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可显著降低穿孔风险。
急性期后需长期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规律进食可预防胆汁淤积,建议每日5-6餐少量多餐。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胆汁排泄功能,但应避免腹部受压动作。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肝胆超声,观察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情况。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陶土样大便需立即就医排除胆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