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怎么回事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能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胰管阻塞、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内镜或手术干预、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胆结石或胆道感染可能导致胰管梗阻,胰液反流激活消化酶引发胰腺自消化。治疗需解除梗阻,如内镜下取石或胆囊切除术,同时配合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
长期酒精摄入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增加胰液黏稠度导致导管阻塞。戒酒是基础治疗,急性期需完全禁酒并静脉补充B族维生素。
血液中甘油三酯超过11.3mmol/L时,脂肪微粒堵塞胰腺微血管引发缺血坏死。需紧急血浆置换降低血脂,后期通过贝特类药物和饮食控制维持。
肿瘤、先天畸形或寄生虫可能造成主胰管机械性阻塞,引发胰管内高压。影像学确诊后需内镜支架置入或手术引流,合并感染时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柯萨奇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加重胰腺微循环障碍。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合并脓肿形成时需经皮穿刺引流。
患者恢复期需严格遵循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g以下,优先选择清蒸鱼、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逐步恢复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腹痛。定期监测血糖和胰腺外分泌功能,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吸收。戒烟戒酒,每3个月复查腹部CT评估胰腺形态变化。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腹胀加剧需立即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