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能引发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肝脓肿、败血症和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
胆囊壁因炎症和压力增高导致局部坏死穿孔,胆汁漏入腹腔可能诱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胆囊穿孔多见于胆囊底部,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需紧急手术切除胆囊并腹腔引流。
胆囊穿孔或胆管损伤后胆汁进入腹腔引起化学性炎症,典型症状为全腹压痛、反跳痛伴发热。腹腔穿刺可见胆汁样液体,需立即行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冲洗,术后需监测肝肾功能。
细菌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肝实质形成脓腔,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肝区叩击痛,超声检查可见肝内液性暗区,治疗需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
胆道感染导致病原体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意识改变。血培养阳性可确诊,需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胆道减压术控制感染源。
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能并发急性胆管炎。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三联征,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是首选治疗方法。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等谷物,促进胆汁排泄。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突然弯腰或腹部受压动作。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