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什么 肺栓塞的症状以及急救方法分享

肺栓塞是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急症,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急救需立即就医并保持静卧。肺栓塞可能由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是肺栓塞最常见原因,多见于久坐不动、长途旅行或术后患者。这类患者需穿戴弹力袜预防血栓,确诊后需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治疗,严重时需行导管取栓术。
瘫痪或重症患者因肢体活动减少导致血流淤滞,易形成静脉血栓。护理时应每2小时协助翻身,进行被动肢体按摩,必要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促进血液循环。
骨科大手术或腹部手术会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术前需评估血栓风险,高危患者术后需提前使用抗凝药物,同时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引发血栓脱落。
胰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会释放促凝物质,约20%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D-二聚体,同时治疗原发肿瘤,抗凝治疗需注意出血风险。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或获得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会破坏凝血-抗凝平衡。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病因,终身抗凝治疗需定期监测INR值调整药物剂量。
肺栓塞患者康复期应保持适度活动,如每天散步30分钟避免久坐,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深海鱼,限制动物内脏摄入。出现单侧下肢肿胀或不明原因气促时需立即复查,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应每小时活动踝关节,高危人群可咨询医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定期复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