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免疫、抗凝治疗、透析支持和肾移植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长期炎症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高血压、代谢异常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可有效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限盐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协同降压。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适用于病理显示活动性病变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可用于激素抵抗型病例。治疗期间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会加重纤维化。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可改善肾内微循环,但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伴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3次可清除代谢废物,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实现持续净化。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和生活质量需求选择。
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活体或遗体肾移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移植前需进行配型检查和免疫耐受评估,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药物预防排斥反应。移植肾10年存活率可达60%以上。
患者需坚持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以鱼肉蛋奶为主。限制磷钾摄入,避免高盐和高嘌呤食物。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严格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尿常规,每3-6个月评估疾病进展。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