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区别

呼吸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60次浏览

关键词: #腹泻 #病毒 #病毒性腹泻

病毒腹泻细菌性腹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原体类型、症状特征、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和病程长短五个方面。

1、病原体不同: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性腹泻则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感染导致。病毒通过破坏肠黏膜绒毛影响吸收功能,细菌则通过分泌毒素或直接侵袭肠壁引发炎症。

2、症状差异:

病毒性腹泻多表现为水样便伴喷射状呕吐发热以低热为主;细菌性腹泻常见黏液脓血便,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体温可达39℃以上。部分细菌感染会出现里急后重等典型症状。

3、传播方式:

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婴幼儿聚集场所;细菌常通过污染食物传播,如未煮熟的禽肉、生鲜乳制品等。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而霍乱弧菌等细菌多经水源传播。

4、治疗原则:

病毒性腹泻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细菌性腹泻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等,同时需慎用止泻药以免毒素滞留。

5、病程特点:

病毒性腹泻病程通常3-7天自限,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可能持续1-2周;细菌性腹泻未规范治疗可迁延数周,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带菌状态。志贺菌感染可能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两类腹泻均需注意饮食卫生,病毒性腹泻高发季节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细菌性腹泻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腹泻期间建议食用低渣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适量补充淡盐水和新鲜果汁。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监测尿量和精神状态。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帮助重建肠道菌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