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怎么办

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关节稳定性差、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踝关节,避免进一步损伤。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具体根据损伤程度调整。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不完全骨折可采用功能性支具,允许有限度活动。
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等缓解症状。严重肿胀可配合七叶皂苷钠等消肿药物。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冷敷治疗,每次15-20分钟。肿胀消退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加速组织修复,电刺激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物理治疗需由专业康复师指导,根据恢复阶段调整方案。
严重骨折移位或韧带完全断裂需手术干预,常见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韧带修补术等。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计划。手术指征需由骨科医生评估,综合考虑损伤类型、患者年龄等因素。
拆除固定后应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初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平衡训练可恢复本体感觉,水中运动能减轻关节负荷。康复周期通常需3-6个月,训练强度需根据恢复情况动态调整。
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康复后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运动能力。日常行走建议使用护踝提供额外支撑,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随访复查至关重要,直至完全恢复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