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右上腹隐痛、黄疸、发热寒战、消化不良及皮肤瘙痒。这些症状与结石位置、梗阻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密切相关。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结石导致胆管局部扩张或胆汁淤积时,会刺激内脏神经引发疼痛。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反复发作需超声检查明确结石位置。
当结石阻塞较大胆管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胆红素反流入血形成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相关,需通过肝功能检测评估胆红素水平。
合并细菌感染时会出现弛张热伴寒战,体温可达39℃以上。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化脓性胆管炎,需静脉抗生素治疗。
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常有腹胀、嗳气、厌油腻等表现。长期胆汁不足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可能出现夜盲症或出血倾向。建议采用低脂饮食并补充胰酶制剂辅助消化。
血液中蓄积的胆汁酸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以手掌脚底为著,夜间加重。皮肤可见抓痕但无原发皮疹,抗组胺药效果有限,关键需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血胆汁酸浓度。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若出现持续腹痛、高热或黄疸加深,应立即就医进行胆道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胆管镜取石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