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插久了尿不出来怎么办

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的排尿困难可通过调整尿管位置、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及必要时更换尿管等方式改善,通常与尿道刺激、膀胱收缩无力、心理依赖、尿管堵塞或感染等因素有关。
尿管尖端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区或贴壁导致引流不畅。医护人员需检查尿管深度,适当调整留置长度,确保引流孔完全进入膀胱。同时排除尿管折叠受压等机械性梗阻因素。
长期导尿会导致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可采用间歇性夹闭尿管方式,每2-4小时开放引流10分钟,逐步恢复膀胱储尿功能。训练期间需监测残余尿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存在膀胱收缩无力时可使用氨甲酰甲胆碱等拟胆碱能药物增强逼尿肌收缩力。若合并泌尿系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部分患者因疼痛恐惧形成排尿心理障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错误排尿观念,配合温水坐浴、按摩耻骨上区等放松技巧,降低尿道括约肌紧张度。
尿管表面结晶沉积或球囊变形可能导致堵塞,需更换新尿管。对于留置超过4周的患者,建议选用硅胶材质尿管减少尿道刺激。更换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
日常护理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稀释尿液减少结晶形成。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排尿控制力,具体方法为缓慢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持续5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0次。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刺激性饮品。若训练后仍无法自主排尿或出现发热、血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神经源性膀胱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