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通常由下丘脑-垂体病变、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垂体肿瘤、产后大出血、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
下丘脑或垂体结构异常可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常见于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浸润或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患者多伴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低下等。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并定期监测靶腺功能。
长期超生理剂量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外源性糖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轴功能。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肾上腺危象,减药期间可监测血清皮质醇水平评估轴功能恢复情况。
垂体腺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或术后垂体功能受损均可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泌乳素瘤、无功能腺瘤等占位性病变需通过经蝶窦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术后需长期补充氢化可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娩时大量失血引发垂体前叶缺血坏死(希恩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因。典型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需终身替代治疗并预防低血糖、感染等应激风险。
严重头部外伤或颅底骨折可能损伤垂体柄或垂体组织,多伴有尿崩症等神经垂体功能障碍。急性期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期根据内分泌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替代方案。
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饮食注意钠盐适量补充,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在发热、腹泻等应激状态下及时调整激素剂量,定期复查垂体磁共振与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