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的患病原因都是什么

手足癣可能由皮肤癣菌感染、长期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共用污染物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手足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侵犯角质层引起。这类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迅速,通过分解角质蛋白获取营养,导致皮肤出现脱屑、水疱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片等。
手足长时间处于汗液浸渍状态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群体因穿戴密闭鞋袜,局部湿度持续超过80%时,真菌繁殖速度可提高3-5倍。保持干燥是重要预防措施,可使用吸汗鞋垫并每日更换棉质袜子。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群体易发生泛发性癣菌感染。免疫功能缺陷者皮肤癣菌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7-9倍,且更易合并细菌感染。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是家庭内传播的主要途径。皮肤癣菌在木质澡盆上可存活长达1年,在尼龙袜纤维中能存活6个月。建议患者单独使用洗浴用品,定期用沸水烫洗贴身衣物以杀灭真菌。
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和血糖升高为真菌提供生长环境。研究显示血糖每升高1mmol/L,足癣发生率增加12%。这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皮肤皲裂时应及时处理以防继发感染。
预防手足癣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饮食上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避免赤脚行走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湿场所,家庭成员中有患者时应做好物品消毒。出现持续瘙痒、脱皮等症状超过两周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更应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